一、在吸氧過程中,患者吸氧排氣不暢的問題
原因分析:
面罩未戴嚴:患者未正確佩戴面罩,尤其是下頜和面頰部位容易造成漏氣。
螺紋管連接頭脫落:連接氧艙管路的螺紋管與氧艙管路連接頭脫落。
三通排氧管內的呼氣單向閥脫落或裝反。
呼吸調節(jié)器故障:橡膠薄膜移位、老化;閥桿磨損;彈簧失靈。
吸、排氧管路堵塞不暢。
供氧壓力不合適,最適中壓力0.45-0.55Mpa。
排氧閥未打開或過小:工作人員疏忽。
微機操艙設置吸氧人數與實際吸氧人數不符。
處理方法:
選擇合適的面罩:根據患者臉型選擇合適的面罩,并教會患者正確的吸氧方法,避免過深或過度呼吸。
檢查連接部位:檢查螺紋管與氧艙管路接頭處是否脫落,及時安裝或更換。
定期檢查呼吸調節(jié)器:將移位的橡膠薄膜放置好,及時更換老化的橡膠薄膜、磨損的閥桿、彈簧及整個呼吸調節(jié)器。
檢查排氧閥:操作人員在開始吸氧前認真檢查設備,避免出現排氧閥未打開或過小的情況。
二、氧艙內環(huán)境氧濃度問題處理方法
測氧儀故障處理:定期對測氧儀進行定標或根據需要隨時定標,確保測量準確。
艙內測氧口位置調整:將測氧口設置在艙體中部一側艙壁,確保測量準確。
管路問題處理:定期檢查管路,避免氧濃度不準確。
三、控制多人氧艙的溫度處理方法
維持適宜的溫度:夏季艙內溫度要維持在22-26℃范圍內、冬季控制在18-22℃,艙內溫度分布均勻。
控制溫度變化速率:溫度變化速率不大于3℃/min,艙內濕度應保持在70%—85%。
四、處理艙內起霧問題處理方法
解釋情況:發(fā)生起霧現象時,及時向艙內人員解釋,穩(wěn)定情緒。
控制濕度:通風換氣,降低艙內的濕度;空調適當調節(jié)溫度。
五、加壓時壓力問題處理方法
檢查艙門密封:確保艙門關緊、密封墊完好。
檢查氣源:確保氣源開關打開且供氣壓力充足。
檢查排氧閥:操艙前確保減壓閥及排氧閥關閉嚴密。
六、有機玻璃老化問題處理方法
避免紫外線照射:避免紫外線直接照射氧艙的有機玻璃配件。
定期檢查及維護:做好日常檢查及年度檢查,發(fā)現問題及時更換。
七、其他問題處理方法
艙內照明光線問題:檢查電壓及燈具使用時間,完善電壓或更換新燈。
消音器問題:使用時間長易堵塞,可拆下用酸性液體浸泡清洗或更換。
以上處理方法可有效解決患者吸氧排氣不暢問題及氧艙內環(huán)境氧濃度問題,確保氧療效果和患者安全。